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公益诉讼论文 > 文章 当前位置: 公益诉讼论文 > 文章

刘凤琪、赵清玉:用好“三板斧”拓展新领域

时间:2021-09-13    点击: 次    来源:检察日报    作者:刘凤琪、赵清玉 - 小 + 大

  

刘凤琪、赵清玉

作者单位为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检察院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检察院总结实践经验,探索出“拓宽办案思路,丰富案件线索来源;借助外力赋能,破解调查取证难题;追求标本兼治,推动公益保护类型化”的“三板斧”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了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案件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长效机制建立难等三大难题。



一、拓宽办案思路,丰富案件线索来源。案件线索是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开展的“源头活水”,案件线索质量高不高、数量多不多,直接影响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成效。相城区检察院总结办案经验,形成一套办案思路。一是站稳人民中心立场,善于捕捉民生痛点、堵点。该院紧盯社会热点,对“戴头盔看房”现象开展调查,发现辖区部分售楼处滥用人脸识别系统采集客户信息的公益诉讼线索;针对“高空抛物、坠物”公共安全隐患,在全市率先探索高层住宅公共安全公益诉讼;聚焦弱势群体公益保护,推动全区开展盲道及无障碍公益设施排查治理。二是借力新媒体,善于从网上收集公益保护线索。该院借助新媒体平台发现辖区内抗战碉堡群革命遗迹公益受损线索,迅速展开调查核实,启动公益诉讼程序。三是依托平台机制,善于发挥传统渠道案件线索输送优势。该院利用苏州12345“寒山闻钟”论坛、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平台、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平台、“两法衔接”平台、行政机关与检察机关案件线索移送机制、刑事检察部门与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的线索移送机制,及时发现公益损害线索。


二、借助外力赋能,破解调查取证难题。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所涉部分行业跨界大、壁垒高、专业性强、技术依赖度高,调查取证成了办案进程中的“拦路虎”。相城区检察院在破解调查取证难题的过程中,形成借助外力赋能补短扬长的办案经验。一是借助专业技术手段支撑。该院设置公益诉讼快速检测实验室,提高公益诉讼检测效率,夯实检测质量,助力案件线索智慧办理。二是借助专业人士“外脑”赋能。把购买有资质第三方专业服务、邀请专业人士答疑论证作为检察公益诉讼办案的有益补充。三是借力机制丰富调查方式。发挥行政公益诉讼磋商座谈、公开听证机制的调查功能,客观全面调查公益损害事实。该院在开展盲道及无障碍设施公益调查过程中,与残联、民政、城管等单位召开磋商会议,有力地推动了在全区开展排查治理。


三、追求标本兼治,推动公益保护类型化。检察公益诉讼不能就案办案,检察建议不能一发了之。为确保检察建议发挥实效,做到刚性,相城区检察院探索形成了检察公益诉讼闭环监督模式,建立检察公益诉讼长效监督机制。一是跟进监督、闭环监督。收到行政机关书面整改回复后,检察机关必须实地回访检验,客观把握整改成效。邀请第三方召开公开听证会,以第三方评议意见作为整改成效衡量标准。综合考量评价指标,以整改成效是否达到检察建议要求作为是否对行政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依据。二是以点带面、类型化监督。坚持“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导向,在办理辖区部分售楼处非法运用人脸识别系统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公益诉讼案件的基础上,该院进一步对全区公共场所摄像头等监控设备开展摸排调查,发现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设备存在安装不规范、责任主体不明晰、监管措施不到位等诸多问题,遂撰写《尽快推进我市公共场所视频监控相关立法》的调查报告,推动公民个人信息公益保护走向类型化、常态化、长效化。


(来源:《检察日报》2021年09月09日第07版)

上一篇:吕忠梅、王利明、刘士国、刘艳红、黄忠顺、杨会新:关于生态环境侵权领域如何适用惩罚性赔偿条款的讨论

下一篇:隋莉莉 徐建军:行政公益诉讼调查事项中的“关联性”探析

湘ICP备17007639号-1   |